对那些有志于投身创业大潮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政府的鼓励、资本的青睐、导师的指教,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就等你启程。即使是对那些连续失败的创业者,至少已有的经验已经为下一次出击攒好本钱。
大潮汹涌
创业信息平台新芽网上,852名认证投资人约谈过29771个项目,按照每周增加334次约谈,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数字马上将会超过3万个。
而这只是创业浪潮中的一朵小花,在互联网+将会改变一切的氛围下,四处绽放的创业中心和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寻找一拍即合的爆点。
在地域上,从南到北的创业故事不断上演,仅在深圳一地,就有各类创客超过1万人,各类创业空间107家。而按照深圳创客空间拓展计划,到2017年底,全市创客空间数量将达到200个,每年新增50个。即使是地处西部的成都,数据甚至也有些吓人。在当地的城市户籍人口中,每10.5个人就有一户市场主体。仅在上半年,就新登各类市场主体116312户,同比增长近35%。
在行业上,那些正在成长的领域,无数资本尽折腰。以餐饮行业为例,美食O2O创业者的不断进入致使美食互联网市场硝烟四起,争端不断。除了百度的百度外卖、腾讯的大众点评、阿里的口碑外卖之外,饿了么、美团、点我吧等美食O2O也杀入到万亿级的美食市场竞争之中,企图从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有人给依靠互联网思维的基础的创业者们进行了简单的画像:穿凡客T恤,泡3W咖啡,听创业讲座,满嘴都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朋友圈全是CEO,BAT大格局了如指掌,张小龙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显然,段子中描述的身影随处可见,对先行成功者们的崇拜和眼下现实的焦虑,不断冲刷着年轻创业者们的内心堤岸,是继续坚守在创业的路上,勇猛前行,还是改弦更张,回归最本质的生活常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
唯一可以预知的是,创业从来都是高智商、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成功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
模式?模式!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由PC端向移动互联转变;“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阶段,这是当下人们经历的,正在发生的,也是大时代背景。
在创业圈里,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被视为创业的样板工程,一批批取经者纷至沓来,但清华科创董事长秦君认为,因为每个地方的创业活跃度、产品基础和人才背景等创业要素各不相同,盲目模仿很难取得成功。
事实上,四处寻找可以学习的样板,并不是创业的好思路。别人成功的地方,不会为你的前行指明方向。
真正“有料”而不是凭借一个概念来创业,要靠谱得多。资料显示,58.3%的创业海归拥有自己的个人专利、有65.9%的海归创业者回国创业时从海外带回了技术,63.4%的海归创业者带回了商业模式,其中33%的商业模式属于国际最新,近50%的属于国内最新。
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资源,并拥有把创意产业化的行动力,这样的例子其实是中国创业成功者中最有力量的一股潮流。无论是当年的携带搜索技术创办百度的李彦宏还是以个人专利开启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施正荣。
适者生存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命题,资本寒冬的时候,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笑得最早的。
前华大基因CEO王俊认为,创业本质上是一种试错。这种本质导致很多试错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很多试错必然会是失败的,因此创业或者试错,一定要找好一个行业或者有大的前景。李开复也建议,如果你还在考虑要不要创业的话,真的创业不适合你,创业有很多种,开个宾馆也是创业、租辆汽车去做滴滴也是创业。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眼里,现阶段创业者拿钱确实越来越难,但最让他们痛苦的却是不少投资机构谈了、也签了投资意向书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但最终融资却流产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资本寒冬,对于真正优秀的创业者来说,倒可能是快速成长的机遇,当对手缺乏弹药时,你手中掌握的粮草将伴你迎来寒冬之后的春天。
从单个创业者角度延伸开来,对整个社会来说,失败者旁边,总会有成功者站起来引领前进和发展。
而对创业者来说,那些失败的故事,有时比成功的例子更能让人清醒,毕竟,成功都是类似的,失败却各有各的不同。